01.
有的人活着,大气不敢喘。
每一天,都在和自己较劲。
地板上的头发,要捡;水杯里的水垢,要擦;出门前说的话,要在脑子里过三遍。
她们活得一丝不苟,像一台精准运行的机器。
也许身边的人还会夸她自律,活得精致。
可只有她自己知道,自身的气血快耗尽了,长斑腰痛腿抽筋……
反倒是那些活得有点“糙”的人,看着邋邋遢遢,却生命力旺盛。
周国平曾说,我的养生之道是抽烟、喝酒、熬夜。
听起来很滑稽吧,但他其实不是在说笑。
对此,曲黎敏也一针见血指出:
过于精致的人会得什么病呢?得‘紧’的病。
一个人太在乎自己的身体,这个身体一定会出毛病。
你把全部精力都用来“养”它,伺候它,这么紧张兮兮的,身体迟早被你“养”死了。
曾有一个病人跑来找曲黎敏治疗脱发。
最后一次复诊时说:好多了,但每天还要掉10根。
对此,曲黎敏哭笑不得,说我掉的可能比你还多,这病没法治了。
你想想,每天掉几根头发都要数得清清楚楚,这颗心,该有多累?
原来,我们追求的精致,正在杀死我们。
病根,不在身上,在心上。
就一个字:紧。
02.
看到这里,你可能会问:
这股“紧”,到底从哪来?
从我们心里的那个洞来:
因为缺爱,因为没有安全感,所以总想用外面的秩序,来填补内心的慌乱。
曲黎敏说得太对了:“喜怒过分留于意,成天心肺高悬,肠胃不舒缓。”
说白了,就是心,时刻提着;气,时刻憋着。
这股劲儿,绷在神经上,就是焦虑;绷在肠胃上,就是消化不良;绷在气血上,就是各种瘀堵。
日子久了,病就来了。
而这背后更深的根源,挖下去,还是那两个字:缺爱。
曲黎敏在《生命沉思录》里一针见血:“现代人疾病的总根源,源于缺少爱。”
因为内心没有足够的安全感,所以拼命想向外抓住点什么。
抓住对环境的绝对掌控,抓住别人眼中的完美形象。
以为把外部世界整理得井井有条,内心的荒芜就能被填满。
其实,那只是给自己造了个更坚固的牢笼。
曾在《生命沉思录》看过这样一个故事。
一对男女,在大家眼里可谓是天造地设的一对。
但男人却迟迟不求婚。
理由是:他嫌女朋友活得太“正确”了,太精致了,在她身边自己连呼吸都不敢大声。
直到有一天,女人穿着宽大的袍子,头发乱糟糟的。
男人在那一刻,突然就求婚了。
因为人生中那件“紧身衣”,终于脱掉了。
那一刻的她,不完美,但很动人,让人想靠近,想拥抱。
要知道,家是让我们脱掉铠甲的地方,不是另一个战场。
你敢在谁面前蓬头垢面,谁就是你的药。
我们拼命追求完美,不过是想证明自己值得被爱。
可真正的爱,恰恰是看见你所有不完美后,依然选择留下来的那份心安。
03.
那么,那些“邋遢”的人,到底赢在哪?
其实,本质上赢在“松弛感”。
这里说的“邋遢”,不是不讲卫生,而是心里不养“洁癖”。
是允许生活有点乱糟糟的可爱。
杯子有点水渍,没关系;衣服穿皱了点,也行;别人说错一句话,算了。
这种人,心里是宽的,是大的。
因为宽大,气血才能舒展;因为松弛,五脏才能从容。
人的身体需要“绽放”,而不是“抽紧”。
你看那盆景,被人为地捆着,看着精致,活得憋屈。
反倒是野地里的小树,没人管,歪歪扭扭,却能长成参天大树。
我们养生,到底养的是什么?
正如曲黎敏说的那样:最好的养生,和喜欢的人在一起,做喜欢的事。
真正的养生,是养心。
当你不再跟自己死磕,允许生活有点乱,允许自己有点“毛病”,你会发现,身心放松,气血就通了,心松弛了,天地辽阔得很。
其实,病痛,只是身体最后一次用呐喊提醒你:嘿,你绷得太久了,你该放过自己了。
别再去问病怎么治了,先问问,心上的锁,怎么解。
当你能放下一点“苛求”,允许一点“混乱”,接纳一点“不完美”,身体的免疫力,自然会回来。
很庆幸,在我被生活绑得喘不过气时,能读到曲黎敏教授的《生命沉思录》。
人这一辈子,都在找一个答案,找一种能让自己舒坦的活法。
当你开始想通了,活透了,你会发现,身体里的结,就自己散了。
曲黎敏这套《生命沉思录》(全三册),它不讲大道理,它只聊我们每个人都躲不开的人性、男女、家庭、爱恨、生死、养生等话题。
读一本书,有时不需要你从头到尾都认同。
只要里面有一句话,像钥匙一样,“咔”一声,打开了你心里的那把锁。那这本书,就值了。
愿《生命沉思录》活出那份“松弛感”,不为物役,不为“完美”所困,照亮你生命某个角落。
-END-
股票配资平台,网络平台配资,网络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